2025年以来,在即时零售战场,京东已向美团发起了“三次冲锋”,从外卖到全品类配送全面开火。
这场由刘强东亲自督战的战役,正在改写外卖行业的游戏规则。当美团还在为外卖业务沾沾自喜时,京东已悄然从三个维度包抄了美团的后路:商家生态、骑手权益、用户心智。
1
京东挑战美团,已过招三大回合
第一回合:京东杀招直击美团痛点,重构外卖生态
2月11日,京东宣布启动外卖业务,推出“京东外卖”平台,以“零佣金”+“品质堂食”+“骑手五险一金”三大杀招,在首年对入驻商家实行全年免佣金政策,且仅限具备线下堂食能力的连锁餐饮品牌,如海底捞、绝味鸭脖等。
这一策略直击美团长期被诟病的“高佣金”痛点,尽管美团宣称实际技术服务费仅为6%~8%,但商家普遍反映综合成本(包括配送抽成、营销费用等)高达20%~30%。
京东外卖并非“横空出世”,而是其即时零售版图的自然延伸。自2015年推出“京东到家”以来,京东通过合并达达集团,升级“小时达”“秒送”等服务,逐步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络。
2月19日,京东黑板报发文:自3月1日起,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。
这就意味着,继给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后,京东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(参见正经社:刘强东又放大招,泼天富贵京东扛得住吗|正经短评)。
3月1日,京东外卖正式上线。
4月9日,蔚来CEO李斌在微博上晒出和刘强东吃外卖的合影,李斌问刘强东:“京东外卖是认真的吗?”刘强东回应:“当然了。”狠狠为京东外卖造了波势。
京东官方账号很快转发写道:“我们认真为消费者严选品质堂食餐厅,绝不让幽灵外卖肆虐。我们认真为全国骑手全额承担五险一金,不让他们掏一分钱。我们认真为餐饮商家提供0佣金政策,帮商家经营减负。”
第二回合:美团口水战反击,有失水准
2月19日,在京东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,美团6小时后宣布社保计划,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,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,但已经慢了一步。
4月12日早间,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平台发文,宣称京东并非首家尝试外卖业务的企业,强调美团非餐饮品类的订单突破了1800万单,“可以说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,如芒在背”。
当天中午,刘强东回应:“不要和人打口水仗,不能产生社会价值。”
4月15日,刘强东内部讲话流出,京东外卖净利润率“永远不超5%”的相关要求再次直击美团的“心脏”。
同日,美团以“30分钟送万物”为口号,上线即时零售品牌“美团闪购”。其宣传图用狗头表情搭配“你的东东再等等”,与京东App的标识相似,被指内涵京东。
京东官方立刻发文反击,称“京东不打口水仗,但会坚持说实话”。京东还称,本季度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。并强调,今天是个好日子,今天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,因为都是品质堂食餐厅的外卖,GMV比“幽灵外卖”1000万单还大。
双方你来我往,火药味拉满。
第三回合:战火升级,骑手面临二选一?
4月21日,京东发布了《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》,针对部分平台强迫外卖骑手“二选一”、不能接京东平台秒送订单的情况,推出多项举措,包括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,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由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;所有因“二选一”被其他平台封杀的骑手,京东将给予足够单量,确保收入不降;骑手如有对象,京东可以优先为其对象安排工作,等等。
京东还表示,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“二选一”;因兼职外卖骑手被强迫“二选一”事发突然,导致京东平台部分外卖订单延迟,为表歉意,即日起,外卖超时20分钟以上的,京东将给予免单。
这一封公开信直接将本次商战推上了高潮。
不过,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,4月19日,美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“小团有话说”曾经发布文章和视频,对相关信息进行过辟谣,宣称“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”的相关内容纯属编造,美团不会违规限制任何骑手的准入准出。
为了抢夺市场,京东和美团这三回合交锋可谓火花四溅,但就目前而言,这场即时零售之战还未到终局,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。
正经社首席分析师曹甲清认为,必须警示的是,尽管京东发起挑战以来,每一步都体现着为消费者、商家和骑手着想的诚意,但业界内外仍然得对它会否成为新垄断者这个问题保持警惕。毕竟,屠龙少年最终成为“恶龙”的故事并不遥远,滴滴、美团当初也都曾以“颠覆者”姿态入局,但在战胜大量竞争对手抢得高度集中的市场份额之后,最终自己也都喜欢上了垄断高墙。
2
暴利诱惑,屠龙少年终成恶龙
1. 美团的 “吸血式增长”
2012年刚开始做外卖业务时,王兴的初心同样是美好的,提出了“三高三低”的理论:高品质、低价格;高效率、低成本;高科技,低毛利。
然而到了2018年,市占率超过60%后,美团外卖的佣金率就从8%左右迅速飙升到了20%上下,商家佣金率也从2018年的15%攀升至2024年的20%左右,骑手单均收入从8元降至不到5元;平台对骑手配送时效的要求达到极致,导致骑手不得不为此付出一些隐性成本,比如超时罚款、投诉……
这种“吸血式”增长,已类似于传说中的那条“恶龙”。
刘强东指出,美团在餐饮这样的基础民生行业榨取式抽佣、每年几千亿收入上千亿利润、成就首富的做法不对。“我们所学的知识、商业模式、技术算法都不应成为压榨社会最底层兄弟的工具,企业的利润和市值更不该建立在无保障的底层生活之上。”并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应享有五险一金待遇,强调“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完全有能力支撑这一保障”(参见正经社:净赚350多亿的美团要被“逼疯”了?丨正经深度)。
2. 滴滴的 “动态定价” 陷阱
2019年,滴滴因动态加价被起诉,法院认定其“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高价”。这种“流量垄断-价格歧视-超额利润”的路径,正是商业寡头在占据市场后的必经之路,挑战者终成恶龙,似乎已成互联网铁律。
3. 亚马逊的反折扣阴影
与国内相似,美国市场监管局曾指控亚马逊通过反折扣措施维持高价,这与那些要求商家“独家合作”的手段如出一辙。当平台从服务者异化为规则制定者,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就会被系统性剥夺。
3
京东的“反恶龙”实验,能否打破魔咒?
刘强东给京东外卖立下“净利润不超过5%”的纪律,虽然可能牺牲短期收益,但却能赢得商家和用户的长期信任,并直接让美团近20%的该项指标相形见绌。
理想的商业生态,应是“商家有利可图,骑手有尊严,消费者得实惠”的三赢局面。京东作为屠龙少年,最终避免沦为恶龙的破局关键在于:不依赖补贴烧钱,而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、商家生态共建、骑手权益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正经社分析师认为,外卖行业的终极竞争,不是流量的零和博弈,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较量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我们期待的不是另一个垄断者的诞生,而是一个更健康的行业生态。这需要监管的持续发力,也需要企业守住商业伦理的底线。如果“屠龙少年”最终蜕变为“恶龙”,消费者和整个行业都会受到伤害。
CEO·首席研究员|曹甲清·责编|唐卫平·编辑|杜海·百进·编务|安安·校对|然然
热门推荐
全部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