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场“SU7爆燃致人员伤亡”事件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目前事故的详细原因仍在调查中,尚未公布,因此也不便对事件本身做过多的解读。
不过,这个事件确实给国内车企和消费者都敲了一个警钟,特别是在宣传智驾功能和对待智能驾驶的态度上,应该更加谨慎,尤其是针对新手司机。
首先要知道,智能驾驶对于消费者而言,是一个新鲜事物,以当下技术演进的阶段看,目前市场上量产车型普遍只达到了L2级水平,部分车企获得L3级测试牌照,但均未实现大规模商用。因此,目前高阶智驾的定位也只是“辅助”的角色,驾驶员要保持警惕。
尤其是对新手司机而言,对智能系统的认知偏差对于行车安全来说,特别危险。据某车企用户调研显示,62%的L2级车主认为系统可完全自主泊车,更有34%用户在高速行驶时双手脱离方向盘超过30秒。这种将智能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的错误认识,会强化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心理依赖,同时也会让新手司机放松警惕,错失了挽救失误的机会。
而且对于路况的预判、车辆的控制等方面,新手司机远不如老司机有经验,因此常常会出现误判或者误操作的情况。这时候,如果盲目相信智能驾驶,或者乱干预(如高速猛打方向盘、冰面急刹车等等),可能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。
这样看来,智能驾驶更像是为老司机所服务的,一方面能减轻他们的驾驶负担,起到了“辅助”的作用;同时老司机有较强的预判能力和控车技术,可以确保车辆能在正确的时机下被接管。
而对于新手司机来说,本身的驾驶技术就比较一般,对路况、车况的判断缺乏预见性,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高阶智驾,很难说不会出现问题。
因为目前的高阶智驾,模型和数据都在完善的阶段,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不一定能够识别,这就要求驾驶员能够提前预判危险进行接管。另外,对于智驾的控制,也是需要学习和适应的,包括最高车速的调节、与前车车距的调节、驾驶模式等等,新手司机过于依赖智驾系统的“自动调整”,也会加大行车的安全隐患。
总的来说,对于智能驾驶,一方面需要汽车厂商实事求是,不能夸大宣传,以免误导消费者;另一方面,作为司机也不能疏忽自己的安全意识。当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尚未真正到来,每个新手司机都需要重建驾驶敬畏:科技不是接管者,而是需要驯服的“辅助者”。在智能时代的驾驶者,必须在算法与直觉之间,找到新的平衡支点。对此,你又怎么看呢?欢迎关注“车域无疆”,在下方评论区聊一下!
热门推荐
全部评论 0